沟通策略:是不拘一格还是因材施教?
题记:沟通是信息的传递和理解。传递信息的是主体,接收信息的是客体。因此,沟通自然包括主体策略、客体策略和信息策略。工大点的孙超平老师,结合学院的办学发展和管理抓手,整合沟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自编了一则教学案例,为我们讲述身边的管理沟通。案例涉及到“知识共享模型、能力意愿模型、冲突管理模型”等方面的知识点……跟着22C6班俞士虎同学,了解6班的沟通教学,感受新学年AH-MBA师生如何砥砺奋进新征程。
“新学年给我们班上管理沟通的孙老师不就是期末考试主考我们英语口语的老师吗?为什么还讲沟通呢?”其时我心里就在犯嘀咕。听老师的讲解,我们才清楚沟通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包括笔头沟通和口头沟通。原来英语学习,其实就是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呀!看来沟通还真的无处不在。
记得督导吴教授在点评孙老师授课时,言必称网红老师,好几次提到安徽省教学名师。“为什么教英语还能教出一个省级教学名师呢?”我心里又开始犯嘀咕了。然而,老师第二次课的自编案例,解开了我的心结。
读老师的自编案例,听老师的课堂讲解,我们了解到,学院办学之初,学长们整体呈现出“年龄长、职位高、经验丰、英语弱”的特点。老师费尽心思,根据学长特点整合授课内容,用汉语讲解英文阅读理解和英译汉中所涉及到的经济管理知识,为学长们备考迎考支招解惑,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打消了畏难情绪,赢得了好评。
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可又有谁可怜学院英语老师心呢?听老师讲学院往事,我们才知道英语教学的坎坷。同时还听说老师虽说是英语老师,但英语课很少讲英语。事情的梗概是,老师在承担创业班班主任期间,根据学长英语底子薄但实战经验丰、除了英语与管理数学课,其他课都侃起来头头头是道的特点,利用上英语授课的时间,邀请班级大佬聊创业实战,聊举棋不定时的惆怅,谈功成名就后的喜悦。据说有个左姓学长,现在也是万人大学的校长,英语功底虽然薄,但讲起创业头头是道,写起点评信手沾来,硬是把令他头疼的短板课堂,变成了他游刃有余的舆论场地;据说还有个赵姓学长,拍起照片自带美颜功能,把不好看的都拍得好看了。难怪老师喜欢,原来一个学长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另一个学长拿起来能拍。我现在从事影视广告传媒,拍摄也是必杀技,看以后有没有机会在老师的引荐下认识一下赵学长,说不定还有可以弄影于赵门呢!据说老师当时就把创业班的分享进行了整理,并结集出版,谓之曰《体验式MBA教育教学管理研究——班级大讲堂的理论与实践》。
我们原本不清楚五位一体是个啥,听起来高大上,莫非玄学?第一次沟通课结束以后,老师结合班级同学姓名进行了归类整理,有“T2,T3,F4,F5,S6,S7,E8,N9,T10”等不同组合,并要求我们据此整理“E11, T12, T13, F14, F15, S16, S17, E18, N19, T20”组合。原来五位一体的双语体例,就是找抓手,双语表达,举一反三。
谈起学院的前世今生,老师如数家珍;论及教改创新,老师意犹未尽。从老师的口述我们认识到,唯有了解受众,才能做好沟通。因材施教,其实就是妥妥的沟通客体策略;结合学长实战经验丰、分享意愿足的特点,开展大讲堂活动,其实就是参与策略和告知策略的权衡取舍;在教改创新的驱动下,老师结合学员情况不断探索,书写教学改革新篇章。
面向新班级,老师念念不忘老班级。他每次早晨上课都来得很早,先到我们班做好授课前准备,然后再到22C2班,23C2班转转,有时还到隔壁22C7班搭搭讪。每个班级,他好像都有牵挂;每届同学,他好像都有记忆;学院的点点滴滴,他都能娓娓道来……
沟通是意义上的传递和理解。老师用自编案例、用授课激情传递教学意义,诠释沟通内涵……一千个读者眼里,可能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理,我们班50个同学的眼里,也可能会有50个孙老师,但我们都捕捉到了老师对教学的那份热爱,对教改的那份执着,对学生的那份关心,对学院的那份感恩。
谢谢为我们悉心传道授业解惑的每位恩师!
(文/图:22C6班 俞士虎,指导:孙超平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