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既要重道,还要重术 ——初学MBA《中西管理思想史》的一点思考
自管理学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以来,对于管理的定义已经趋于较为完善。《中西管理思想史》课程的第一堂课,赵守飞老师开课第一问,便是同学们对管理的理解。同学们各抒己见,赵守飞老师也将管理的认知掰开来揉碎了讲。
结合赵老师的讲课,以及个人的浅见,我认为管理者对管理的认知和应用具有非常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管理者管理的底层逻辑即是道的层面展现,具体管理方式方法的应用则是术的具体实施。
从道的层面,管理者对管理底层认知会决定管理手段和工具的应用。道是理念,是规律,是原则,是管理理论,是管理学基础框架,它们不提供具体对策,只提供社会活动中最普遍的管理规律。而术是方法、是策略、是技巧。它是管理理念的实践,主要提供具体的对策,但它不具备系统框架,“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得道”。管理者要提高对管理中的道与术的认知,运用正确的管理方式达到道与术的有效统一。
再者,我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既在于知,更在于行”。不具备“道”与“术”的管理者往往会让管理陷入粗放式的桎梏之中。优秀的管理者则两者兼备,如鱼得水,能够赋予组织鲜活的生命力。例如,华为的轮值CEO制度便体现了管理上的创新。这种制度不仅有助于公司内部不同领导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还促进了决策的多元化。这种做法体现的是管理上的“道”——即如何构建一个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变化的组织机构。而具体实施轮值制度的过程,则属于“术”的范畴,包括如何合理安排轮值的时间,如何确保交接工作的平稳过渡等。
如果没有管理者的有效领导,“组织资源”将永远只是潜在的资源,无法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服务。组织要在激烈的现代经济体系中取得成功并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完全取决于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因为管理者的素质和绩效是企业拥有的关键资源。领导要想成为下属员工的真正领袖,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管理认知能力和实践水平,让员工在其身上看到领袖的魅力和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带领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中西管理思想史》这门课程,将中国自古以来管理思想做了很好的梳理和总结,结合西方近代比较有代表性的管理理念,对管理道的层面进行梳理和提炼,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宏观系统性的管理认知。赵老师课堂上提纲挈领,层次分明的总结了古往今来管理思想史的变迁,从农业时代到信息时代,从经验管理到人本管理,从讲感性到讲人的全面发展。作为MBA的管理学习课,我认为中国的管理者既要认同并能熟练理解和掌握中国式管理技巧,也要注重和应用西方管理方式。
古往今来诸多管理思想闪耀在中外诸子百家的著述之中,蕴藏在千百年的无数管理实践里,其内容是无限丰富和博大的。通过《中西管理思想史》第一节课,我们应学有所得,在日常管理中既要重视道的学习和领悟,也要重视术的应用和提炼,不断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文:24C1周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