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C2班分享文化冰山模型,解密跨文化交流的差异
安徽故事英语说,是践行输出式教学的探索。为了遴选优秀选手代表班级参赛,24C2班围绕 “文化冰山”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预演赛,不仅为班级打开了一扇通往跨文化理解与交流的崭新大门,而且还为4月12号的 “安徽故事英语说” 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堂开篇,授课老师孙超平博士邀请来自国轩学堂的胡伟同学进行跨文化沟通的分享,胡伟同学凭借其深厚的专业功底与自身的实际经历,对文化冰山模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阐释。这一模型将文化巧妙地比作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涵盖语言、艺术、食物、服饰、节日以及行为规范等,这些都是极易被观察到的文化现象,构成了文化最为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而隐匿于水下的,则是深层次的文化价值观、信仰、思维方式以及世界观,这些核心要素虽难以被外人轻易察觉,却如一只无形的大手,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模式与决策走向。理解文化冰山模型,无疑是开启跨文化交流与管理大门的关键钥匙,它时刻提醒着我们,文化的内涵远不止于表面的行为与符号,其深层次的信念与价值观才是文化的灵魂所在。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纷纷踊跃发言,结合自身经历进行分享。有的讲述了在国外旅行时,因不了解当地行为规范,在公共场合的一个不经意举动,引发当地人异样目光,从而陷入尴尬境地的趣事;有的则结合刚刚所学知识,深入剖析不同企业管理模式背后潜藏的文化根源,如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与创新精神,对应其开放、竞争的文化环境,而注重团队协作与长期稳定,源于其集体主义与忠诚文化的深厚底蕴。在你来我往的交流中,大家对文化冰山模型的理解得以不断深化。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课堂交流分享活动得到了督导何朝阳老师和24C4班班主任陆厚祥老师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
何老师在点评时指出,胡伟同学跨文化交流经历丰富,热爱自己的工作,叙述过往热情洋溢,娓娓道来,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口语流利。如果把ppt的最后两张放在前面介绍,尤其是以最后一张的文化冰山模型作为理论指南,深耕两到三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跨文化经验,做更深度的提炼或许效果会更好。
陆厚祥老师在点评时指出,胡伟同学的分享准备充分、张弛有度、内容丰富、逻辑清晰。导入引人入胜,以猫兔的不同喜好为例,传达了“想法因人而异”的信息,这与跨文化沟通的主题非常契合。难能可贵的是,在分享十二生肖时,胡伟又重新提及了中国兔和越南猫。中越十二生肖的异同,体现了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总之,胡伟的分享涉猎广泛,提及了越南、印尼、欧美……并升华到了冰山理论。理论和实践相得益彰,非常受教。
针对如何管理文化冰山,孙老师结合在新南威尔士外国语学院和美国匹兹堡大学卡兹商学院的访学经历,为同学们悉心提出一系列实用策略,包括敏锐识别并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积极培养自身的文化意识与敏感性,着力建立高效的跨文化沟通机制,以及制定切实适应多元文化环境的管理策略,以此确保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顺畅、高效地运作。同学们全神贯注,认真记录下每一个要点,并围绕这些策略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展开了热烈且深入的探讨。
此次课堂教学成效显著,同学们对文化冰山模型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通过胡伟同学的分享、同学们的参与、何老师和陆老师的点评、以及孙老师的总结提炼,班级不仅较为系统地掌握了跨文化交流的理论知识,更切实提升了在多元文化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与协作的能力。活动彰显了商务英语授课一以贯之的教学理念——用授课激情点燃学习热情(Education is not a filling of a pail, but a lighting of a fire.),为即将到来的 “安徽故事英语说” 活动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注:本文系安徽省新时代研究生育人质量工程项目“商务英语”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4szsfkc011)系列报道之一。
(24C2班 张珏 胡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