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一晚同城约茶_附近100块钱3小时_快餐500元2小时联系

教学动态

首页 > MBA教学 > 教学动态

春日里的思想启蒙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课后感

阅读次数: 181 来源: 23C8班 发布时间: 2025-03-28 09:29:04

二月的风还带着料峭寒意,但袁维海教授的课堂里却涌动着盎然春意。当他站在讲台上,以深邃的目光和沉稳的语调展开关于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论述时,我仿佛看见一扇通往未来的门缓缓开启。这场课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场思想的远征,让我对科技创新、产业变革与时代发展的脉络有了全新的认知。

袁教授以 “新质生产力是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破题,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为生动的图景。他谈到,新质生产力如同春天的种子,需要技术革命性突破的甘霖、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沃土,以及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阳光。在他的讲述中,我逐渐理解到,新质生产力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扎根于现实的创新生态。它是人工智能对传统制造业的重塑,是新能源技术对能源结构的革新,更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迸发的新动能。这种生产力的 “新质”,不仅在于技术的先进性,更在于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根本性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引领作用。

课堂上,袁教授特别强调了创新的核心地位。他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这句话像重锤敲醒了我对创新的固有认知。原来,创新不仅是实验室里的突破,更是一场涉及制度、文化、教育的系统性变革。袁教授展示的案例让我印象深刻:某企业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打破了关键技术的 “卡脖子” 困境;某地区通过构建创新容错机制,激发了青年创业者的活力。这些实例让我明白,新质生产力的培育需要营造宽容失败、鼓励探索的社会氛围,需要建立政府、企业、高校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

谈到人才支撑时,袁教授的话语充满激情。他说:“青年是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者,也是未来发展的主力军。” 这让我想起他在课上展示的一组数据: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逐年增长,高校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规模持续扩大。这些数字背后,是国家对人才战略的深刻布局。袁教授特别提到,教育要培养具有前瞻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要让课堂成为孕育创新火花的摇篮。这让我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意识到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未来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中贡献力量。

在课程的最后,袁教授展望未来时的目光充满期许。他说:“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重塑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而这一切,正等待着你们去创造。” 这句话如鼓点般敲击着我们的心灵。我仿佛看见,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绿色能源成为发展新引擎,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些愿景的实现,需要我们这一代人以创新为舟,以科技为桨,在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走出教室,阳光正洒在校园的林荫道上。我回味着课堂上的种种启示,心中涌起强烈的使命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是国家战略,更是每个青年企业家的责任。作为芜湖建设发展的一份子,我们要以袁教授的课程为起点,不断夯实知识基础,培养创新思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正如春天的播种终将迎来秋收,我们的努力也必将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青春的活力,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这场春日里的思想启蒙,让我们每一个MBA人更加坚信,在科技创新的征途上,我们既是见证者,更是创造者。

 


 

/文:23C8班 王程 

合肥市徽州大道1129号

电话:0551-63491973

版权所有 ? 安徽工商管理学院皖ICP备05003580号-1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