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一晚同城约茶_附近100块钱3小时_快餐500元2小时联系

学院动态

首页 > 通知公告 > 学院动态

合作共发展 创新赢未来 ——24C2班赴合肥工业大学校史馆开展移动课堂教学

阅读次数: 222 来源: 24C2班 发布时间: 2025-03-28 08:45:59

近日,24C2班商务英语移动课堂走进合肥工业大学校史馆,开展了一场以“校史精神解码”为主题的五位一体双语教学活动。学院督导何朝阳教授、班主任唐国跃老师及教学助理李红老师全程参与,通过校史馆沉浸式研习,将合工大精神内核与商科教育深度融合。


   艰苦奋斗:从荒滩建校到学科崛起
   在校史馆“事业初创”展区,泛黄的1958年建校规划手稿与首批师生劳动建校的老照片,无声诉说着合工大“工业报国”的初心。孙老师以校史档案中的《建校初期国际合作纪要》为素材,通过苏联专家援建机械系的往来函件,剖析跨文化沟通中的历史逻辑。又结合展柜中杨善林院士的手写教案指出:“艰苦奋斗不仅是校史的底色,更是在当今全球化竞争中破局的底层思维。”展区内陈列的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三相异步电机等实物,都很好地印证了工大人在资源匮乏年代自力更生的精神。



   自强不息:管理智慧的迭代与突围
   步入 "跃升重点"展区,合工大从 1945 年单一工科院校到今日 "管理科学与工程" 国家双一流学科的跨越轨迹清晰可见。孙老师驻足 "院系调整大事记" 展板前,以 1958 年安徽工学院并入带来的学科整合为例,讲解剖析当年 "工科优势 + 管理赋能" 的战略决策智慧。结合展柜中泛黄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规划(1985年)》指出:“从汽车制造专业的设立到国家一流学科的建成,工大用四十年完成管理科学的突围,印证了‘自强不息’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核心能力。”



   追求卓越:产学研协同的创新基因
   在“创新发展”展区,科大讯飞智能语音实验室的校企合作成果与1980年代产学研合同形成时空对话。展厅中央的200万电子伏特静电电子加速器模型(1960年研制)旁,陈列着杨善林院士团队研发的“智能制造云服务平台”操作界面。孙老师结合展板记录的校史案例指出:“从1960年代自主研制加速器打破技术垄断,到2020年与江淮汽车共建数字孪生工厂,工大始终在技术保密与开放共享的平衡中追求卓越。”此展厅的参观也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卓越的产学研协同,既要传承工大“小数点后精益求精”的科研传统,更需掌握全球技术贸易的话语体系。



   勇攀高峰:全球视野下的精神传承
   在校史馆“国际认证墙”展区。镌刻着工大管理学院2016年申请AACSB国际认证的青铜铭牌与1985年首批德国留学生合影并列陈列,见证着合工大从本土深耕到全球对话的攀登之路。孙老师在“全球工大人”地图前指出:“从1982年选派教师赴德进修精密机械,到2023年在英国建立绿色制造联合实验室,工大用四十年构建了双循环育人体系。”他结合展柜中杨善林院士团队为沙特阿拉伯定制的“智能油田管理系统”案例,强调:“‘斛兵塘算法’解决的是本土问题,但AACSB认证锤炼出的体系化思维,让我们能向世界输出中国管理智慧。”从斛兵塘畔的积分思维到AACSB认证的体系化革新,合工大精神为商科人才提供了“本土根基+全球视野”的双重坐标。



   以史为鉴,向新而行
   本次移动课堂以合工大校史馆展厅为立体教材,以校史精神为脉络,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合工大基因注入商科实践,开创了“文史赋能+场景实训”的教学新范式。校史馆参观后,同学们又来到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跟随王庆军教授的介绍,了解管理学院的发展历程。
   随后孙老师在校友之家开始了今日的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他从合肥工业大学75周年校庆出发,解读了工大“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工业报国之路;他强调: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督导何朝阳教授在总结中指出,安徽工商管理学院聚众心、汇众力、集众智,为培养兴皖经管人才蹚出了一条高质量的办学道路。不同教学点的MBA学生,回到各自所在的教学点参观学习,有助于强化“合作、创新”的办学特色。孙老师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带领大家参观工大校史馆,这无疑是一种创新。孙老师亲力亲为,不仅讲解了合肥工大的校史,而且还解读了管理学院的院史,并巧妙融入了个人教学的得失寸心,实现了“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一体的立体授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授课还在参观的基础上总结出了“History serves as a textbook for further develoment.(校史是一部教科书)”,“Development counts wether combination or separation.(无论是合并还是分离,都是为了学校的发展)”“Progress counts wether competition or recession.(无论是竞争还是退让,都是为了师生的成长)”。本次移动课堂教学,不仅近距离了解到了合肥工大“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发展史和管理学院“敢于梦想、勇于拼搏、善作善成、争创一流”的奋斗史,而且还实地了解到了授课老师“敬业爱岗、矢志教学、勤思笃行、创新教研”的励志史;本次移动课堂教学,强化了学院与教学点之间的联系,推进了五位一体的双语教学的运用,达成了预期的目标。
文/ 王祖霞 张汇洋;图/ 董金星


合肥市徽州大道1129号

电话:0551-63491973

版权所有 ? 安徽工商管理学院皖ICP备05003580号-1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