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一晚同城约茶_附近100块钱3小时_快餐500元2小时联系

教学动态

首页 > MBA教学 > 教学动态

解读莫言作品·回眸社会变迁 ——新学期授课从寒假阅读写作谈起

阅读次数: 3836 来源: 21C2班 发布时间: 2022-03-01 08:43:45

新学期,新征程。对于每个同学而言,这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开学第一课由我们熟悉的孙超平老师主讲,他结合中国诺贝尔奖第一人莫言的代表作,带领我们回眸20世纪华夏大地的沧桑变迁,了解中国农民的悲欢离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孙老师的授课,从瑞典皇家科学院对莫言的颁奖词“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for 2012 is awarded to the Chinese writer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开始。“hallucinatory realism”的汉译“魔幻现实主义”,引发了学界的争议,因为“魔幻现实主义”专指1950S前后流行于拉美地区、将魔幻因素(magic elements)融入现实背景的文学流派,英文专有术语为“magical/magic realism”。“hallucinatory realism(梦幻现实主义)”一词,虽然与魔幻现实主义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更泛指梦幻状态。鉴于学界的争议和莫言的笔名,老师给出了“莫幻现实主义”的神来译作。“魔”、“梦”与“莫”,一字之辨,却经历了旬月的踟蹰。老师的探究,恰似“僧推月下门”与“僧敲月下门”的推敲。

莫言著作等身,《蛙(Frog)》《生死疲劳(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丰乳肥臀(Big Breasts and Wide Hips)》是其最重要的三部代表作。《蛙》于2011年获得了中国文学最高荣誉——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蛙,音同“哇”,是“娃”呱呱坠地的哭声。因此不难发现,小说的中心词是“计划生育”。小说主人公姑姑万心有两重身份:一是乡村医生,一生接生助产婴儿近万名,被誉为“送子娘娘”。1960S开始,我国人口急剧增长,姑姑相应国家号召,成为了一名计生干部,对违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超生躲生的家庭强制结扎,堕胎引产,被咒为“杀人妖魔”。退休前夜,当姑姑从田野中步行回家时,竟被许许多多的青蛙追逐抓挠,到处都回荡着凄惨的“哇哇”声。《蛙》到底为谁而鸣?在这一中心词背后,体现的是对生殖、对繁衍、对生命的思考和敬畏。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计划生育”这一国策当年在山东高密东北乡推行的艰难历程。


综上不难发现,《蛙》名其实是双关语,翻译成“Frog”,难以传意。结合《蛙》名的英译,老师认为,要想真正意义上了解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是学习源文(source language),进行源文阅读。为了进一步阐释自己的思想,老师结合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Hemingway)的代表作“A Farewell to Arms”进行了解读。“Arms”既有“武器”的意思,也是“Arm”的复数,寓意爱情。上述两层含义正好与小说的内容相吻合:小说主人公亨利在战争中受了重伤,他厌倦了战争,逃离了战场,在住院期间,与护士凯萨琳相爱,但凯萨琳却因为难产而死去。因此,亨利不仅告别战争,而且告别爱情。因此,无论是把“A Farewell to Arms”翻译成《永别了武器》还是《战地春梦》,都很难传意。


课后回家看了CCTV6播放的经典影片“Sorry We Missed You”,其中的“Miss”也是双关语,既有“错过”也有“想念”的含义。看来,学好源语,无论是看源语小说抑或是看源语电影,也能get到不同的点。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老师授课的源头活水是广泛阅读,笔耕不辍。老师坦言:“《蛙》到底为谁而鸣?”的发问,源自对海明威小说《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的了解。

莫言曾经说过,“想要了解我,可以先读《生死疲劳》,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代表了我写作的风格,以及在小说艺术上所做的探索。” 小说中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的发展历程,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学,“生死疲劳”给出了答案。真正的经典是从生活中润育出来的。只有真正生活过的人,才会有感触。老师针对《蛙》和《生死疲劳》的感悟,依照“I come, I see, I conquer”的结构,给出了“I experienceI feelI voice”的模仿造句,想传达“我体验,我感受,我发声”的写作思路。

莫言的《丰乳肥臀》,曾被封为禁书。该书以上官鲁氏(母亲)的一生悲惨境遇为主线,以上官金童(我)的视角展现了20世纪近百年的沧桑变迁。小说后来经专家重新解读解禁,并于1997年获得了最高额的大家小说奖。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赞美,就会有什么样的贬斥。能经得起多大的贬斥,才能受得起多大的赞美(Where there are compliments, there are criticisms.)。

莫言家喻户晓,是因为有诺贝尔文学奖的加持。莫言进入大众视野,可能源自张艺谋同名电影《红高粱》斩获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至此,莫言和他的作品开始走向世界。随着《红高粱》的走红,美国汉学家葛浩文开始关注莫言,并致力翻译他的作品。同时,瑞典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也开始关注莫言。因此,成就人生,不仅要个人奋斗,而且还要有贵人相助、能人帮衬。(Nothing great was ever achieved without personal perseverance, together with others’ guidance and support.)

以“魔幻”与“莫幻”,“莫言”与“魔言”为主线,解读莫言魔言,是老师结合寒假阅读与写作为班级奉献的新学期第一课。督导何朝阳教授听取了孙老师关于五位一体双语体例视阈下的莫言解读,对老师的探索精神予以了充分肯定,并结合课堂提及的海明威推荐了其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老人与海》,鼓励我们阅读原作,在世纪疫情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厚积薄发,愈战愈勇,即使被毁灭但也不能被打败。(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文/姚瑶;图:王伟;指导教师/孙超平

备注 可能读者会问,如何通过解读莫言的代表作来体现五位一体的双语教学体例呢?所谓的五位一体的双语教学体例,其实就是“总—分—总”的表达结构+中英双语+举一反三。《蛙》名和“A Farewell to Arms” 的双关语翻译,都揭示了主旨思想“学好源语,无论是看源语小说抑或是看源语电影,也能get到不同的点。(Studying source language well, and we can get more message in reading novels and watching movies.)”。“Sorry We Missed You”可以视为举一反三。

备注 针对《蛙》和《生死疲劳》的感悟,给出了“(我体验,我感受,我发声)I experience,I feel,I voice”的主旨结构,追溯其来源“I come, I see, I conquer”,说明人民数字联播网的文章“参与了,见证了,成长了”,以及“I Study, I Contribute, I Profit(我学习,我参与,我收获)”的教学理念,都是主旨结构的举一反三及有效运用。



合肥市徽州大道1129号

电话:0551-63491973

版权所有 ? 安徽工商管理学院皖ICP备05003580号-1

官方微信